泥土里長出的“親人”
2025-07-02 17:05
閱讀次數(shù):155次
在云南烏蒙山深處的壽山村上溝、下溝村民小組,鄉(xiāng)親們總愛把趙天金的名字掛在嘴邊。這個來自云煤集團的駐村工作隊員,用6年零3個月的駐村時光把自己活成了老鄉(xiāng)們的“自家人”。從初來乍到的“技術(shù)員”到身兼數(shù)職的“服務(wù)兵”,從期滿離村時的淚眼相送到期滿返崗后的主動請戰(zhàn),他的故事里藏著基層工作最樸素的密碼——腳底有泥,心里有你。
雙腳丈量出的魚水深情
2018年2月,趙天金初到壽山村同心片區(qū),面對的是高山地帶薄弱的家底、落后的設(shè)施和大量的留守老人孩童。雖然心里沒底,但是腳下有力,他跋涉在霧氣彌漫的泥巴路上,當?shù)谝淮巫哌M羅遠田的家時,眼前的景象讓他喉頭一緊:昏暗的土屋里,82歲的老人正圍著發(fā)黑的火塘做飯。這個習(xí)慣了和礦山機器打交道的漢子,突然意識到自己面對的不是冰冷的零件,而是121戶村民溫熱的期盼。
“剛開始走訪,老鄉(xiāng)們都這樣想:‘省里面來的人,走走形式,任期一到就回了?!壁w天金把這句話深深的記在心里,他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每天走進上溝、下溝村,走訪了解村民們的生活現(xiàn)狀,傾聽村民們的訴求?;鹛吝呉黄鸪燥?,院壩里嘮家常,晚了就住在群眾家里,不到一個月,這個說話帶著文山口音的“小趙同志”,便成了幫扶片區(qū)老百姓掛在嘴邊的“自家人”。馮大爺該換藥了,羅老漢該理發(fā)了,張嬸家孩子上學(xué)遇到難題了……這些瑣碎的小事,趙天金都一一記在本子上,更刻在了心里。正如他所說:“當你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家事,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人,這份真心、這份真情,就會在老百姓心里深深留下印記?!?/span>
在駐村隊里,趙天金逐漸有了“三重身份”。一個是“政策宣傳員”,他總是把黨的方針政策搬進“火塘?xí)薄霸簤螘?,用方言土話講給老鄉(xiāng)聽,讓幫扶政策像火苗一樣暖進人心。一個是“暖心外賣員”,崎嶇山路上,總能看到他背著藥、扛著米油的身影。村民在微信群里一聲“趙同志,感冒藥沒了”,他便記在心上,次日便及時送達。還有一個是“體貼趙托尼”,一把推子,溫暖了無數(shù)不方便出行的民心。92歲的張爺爺摸著清爽的頭發(fā),笑得合不攏嘴:“邋遢了一年,這一剪,我年輕了好幾歲哩!”雙目近乎失明的特困戶羅遠田,更是他定期上門理發(fā)的對象,趙天金帶去的不只是整潔,更是打開心扉的鑰匙,讓曾經(jīng)內(nèi)向的羅遠田臉上有了笑容,愿意與人敞開心門。
有村民打趣他:“哈哈,小趙同志的鞋底比我們的還臟哩!”?!靶自脚K,離鄉(xiāng)親們的心就越近?!壁w天金樸實的笑容里,是對這片土地最深的感情。
摁滿紅手印的“請愿書”
2021年5月,趙天金首次駐村期滿,離別的時刻,成了淚水的海洋。聞訊趕來的村民,紅著眼、流著淚,緊緊拉著他的手,像送別遠行的親人。那份濃得化不開的不舍,讓錚錚男兒也潸然淚下。壽山村的上溝、下溝村民小組,縈繞著一個共同的念想:“小趙同志還能回來嗎?我們寫個請愿書給云煤集團吧!”不久,一份承載著156名滾燙期盼、摁滿紅手印的聯(lián)名請愿書,送到了云煤集團。
這紙請愿,深深叩擊著趙天金的心。2022年7月,當組織吹響鞏固脫貧成果、接力鄉(xiāng)村振興的號角,他毫不猶豫再次向云煤集團遞交“請戰(zhàn)書”,上面只有一行字:壽山村的“家人們”還在等我?!靶≮w”回來了,帶著更深的牽掛,更重的責任,擔任云煤集團駐村工作隊總聯(lián)絡(luò)員的職責回來了。再回壽山村那天,同心片區(qū)的老百姓都盼著他到家里坐坐,一起嘮嗑嘮嗑心里話,“和他在一起真的很溫暖,就像家人一樣”。這份跨越山海的雙向奔赴,讓趙天金明白,駐村不是單向付出,而是心與心交相交。
用心澆灌的希望之花
“要讓老鄉(xiāng)們的日子有盼頭,得先改善人居環(huán)境,建設(shè)美麗村莊,也為將來幫助村民增收埋下種子?!?022年重返駐村崗位后,趙天金瞄準“美麗宜居”鄉(xiāng)村建設(shè),依托上溝、下溝村前期建設(shè)的灌溉溝渠和景觀路燈,提議將主道兩邊的閑置土地有效利用起來,打造一條集休閑健身的櫻花大道,這一提議得到了片區(qū)村民的熱情支持。
想法雖好,資金是大難題。趙天金發(fā)動村民,倡議募捐,他的公心和過往的真誠付出贏得了最熱烈的回響。村民和社會愛心人士你一百、我五十,共籌集了2.32萬元。開工那天,移挖、搬運、種植,全體黨員群眾自愿無償投工投勞,汗水和笑聲交織在初墾的土地上。一條承載著集體智慧、凝聚著共同汗水、寄托著美好憧憬的櫻花大道就這樣建成了,如今的櫻花大道已成為壽山村的網(wǎng)紅打卡地。
泥土里的初心答卷
“壽山村是我第二個故鄉(xiāng),村民都是我的家人?!边@不是一句口號,趙天金積極協(xié)調(diào)集團160萬元幫扶資金作為杠桿,成功撬動上海及地方政府資金2000萬元,打造了省級鄉(xiāng)村振興示范點——麻柳灣社區(qū)云臺山半山公社。當看見幫扶片區(qū)夜間道路照明不足,他帶著隊員們協(xié)調(diào)安裝362盞太陽能路燈,照亮了村莊、照亮了路;新建改造的水池、化糞池、垃圾房、文化廣場……一點一滴的改變,都在提升著鄉(xiāng)親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。如今的壽山村上溝、下溝村民小組,硬化路通達家家戶戶,櫻花大道旁的農(nóng)家屋飄出飯菜香。而趙天金的筆記本里,又記下了新的心愿:幫羅叔家的蜂蜜找銷路、冬天前把危舊房屋再排查一遍......這些樸素的愿望,像他親手種下的櫻花樹一樣,在烏蒙山的土地里扎下根,等待著下一個春天的綻放。
從2018年初踏壽山,到2021年淚別鄉(xiāng)親,再到2022年應(yīng)召重返,趙天金兩進壽山,早已超越了工作任務(wù),升華為一種血脈相連的親情。他的付出贏得了村民的心,也獲得了認可,榮獲云南省和大關(guān)縣“脫貧攻堅先進個人”稱號、“敬業(yè)奉獻好人”榮譽等,事跡登上“學(xué)習(xí)強國”,載入《昭通脫貧紀事》。
一段駐村路,一世駐村情。這情,是火塘邊宣講政策時的溫暖,是山路上送藥時的急切,是推子下傳遞的關(guān)懷,更是離別時村民塞進手中的溫熱雞蛋和摁滿紅手印的深情呼喚。這情,就像他親手栽下的櫻花樹,深深扎根壽山村,靜待繁花滿枝,映照出一個普通駐村工作隊員用腳步丈量、用初心澆灌的鄉(xiāng)村蝶變之路。在鄉(xiāng)村振興的新征程上,這樣的故事正在無數(shù)山村上演,他們是新時代最生動的注腳,也是民族復(fù)興最堅實的根基!
報送單位:集團黨委工作與人力資源部